<em id="lffxr"><form id="lffxr"><nobr id="lffxr"></nobr></form></em>

    <sub id="lffxr"></sub>
              <noframes id="lffxr"><listing id="lffxr"><nobr id="lffxr"></nobr></listing>

                <noframes id="lffxr">
                首頁 > 資訊 > 行業

                2022上半年全球通信設備行業態勢分析

                2022/09/30 11:17      i199IT   


                  1、國家戰略風向

                  1.1 全球各國加快數字經濟戰略布局,大力建設5G和光纖網絡,通信設備行業實現穩步增長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在全球范圍內蓬勃興起,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后,世界正在加速邁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的數字經濟新時代。各國競相制定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出臺鼓勵政策,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為加速數字經濟發展,各國積極建設承載數字經濟的新型基礎設施,如4G/5G、光纖、衛星網絡等,實現物理世界的萬物互聯。

                  根據GSMA研究,截止2022年6月底,全球共有79個國家/地區的208家運營商開通5G網絡,全球5G人口覆蓋率超過25%,全球共有54個國家/地區的115家運營商已經開通或者有意向部署5G獨立組網模式。根據TeleGeography研究,2021年全球網絡帶寬(Global Internet Bandwidth)達到786Tbps,增長29%。根據Dell’Oro研究,2021年全球通信設備市場規模接近1000億美元,已經連續四年實現增長,2021年移動網絡和固定寬帶接入網絡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顯示了全球通信運營商的持續投資趨勢。

                  1.2 中美歐日韓等主要國家已提出6G愿景,制定戰略規劃,加速推進6G研究

                  6G是未來通信的基石,具有網絡傳輸速度快、延遲小、能效高等特點,支持嵌入式人工智能,可實現傳感、計算和通信的無縫融合。6G作為典型的軍民兩用前沿性技術,有望打造一個集地面通信、衛星通信、海洋通信于一體的“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實現全球信號無縫覆蓋,在未來導航、信號和導彈預警等方面實現重大軍事價值。當前技術領先國家紛紛制定6G戰略規劃、加速推進6G研究。

                  美國制定6G新計劃,牽頭“6G聯盟聯合啟動6G研發。2022年3月美國參議院通過了《下一代通信技術法案》,旨在創建美國“下一代通信委員會”,負責監督美聯邦政府對下一代通信技術(包括6G)的投資和政策制定。美國通信行業解決方案聯盟(ATIS)成立了專門推動北美6G發展的Next G聯盟(Next G Alliance),從研發、制造、標準化到市場準備多個領域,建立6G戰略路線圖、推動6G相關政策及預算、牽引6G技術和服務的全球推廣等,最終目標是確立美國在6G時代的領導地位。2022年8月美國Next G聯盟與歐洲智能網絡和服務行業協會(6G-IA)組織簽署一份諒解備忘錄,推動雙方在全球6G移動無線生態系統發展方面的合作目標。西方的主要通信運營商如AT&T、Verizon、T-Mobile,通信設備制造商如愛立信、諾基亞、思科,互聯網企業如谷歌、微軟,重要ICT企業如高通、臺積電、蘋果、三星等參加了聯盟,中國的通信運營商和設備制造企業則被排除在外。

                  歐盟聯合研制6G項目,在地平線歐洲Horizon Europe)科研資助下的Hexa-X 6G等項目加快推進。2022年6月,諾基亞和DOCOMO、NTT簽署6G合作協議,聯合開發AI原生空中界面和sub-THz接入等6G關鍵技術。7月,德國啟動6G燈塔項目6G-ANNA,研究6G接入、6G“網絡之網絡”以及6G自動化和簡化三個關鍵技術領域。韓國在《引領6G時代的未來移動通信研發戰略》引領下,2022年5月,韓國政府計劃在2026年推出6G通信原型機,并在2028- 2030年實現6G通信商用化。日本在《6G技術綜合戰略計劃綱要和路線圖》指引下,全力推進6G網絡研發。2022年1月日本電信巨頭NTT計劃建設一張6G試驗網絡,有望為日本2025年大阪世博會提供服務,計劃在2030年之前實現6G技術商用。中國6G發展持續加速,試圖將中國在5G領域的領先優勢延伸到6G。IMT-2030(6G)推進組是中國推進6G研發與國際合作的重要平臺,代表中國6G技術和產業的最前沿進展。2022年5月,IMT-2030(6G)推進組啟動實施6G潛在關鍵技術驗證測試;2022年6月,中國推進組和歐洲6G智慧網絡和業務產業協會(6G-IA)簽署6G合作備忘錄,推動中歐合作形成全球統一6G標準及產業生態。

                  1.3 美國在貿易、標準、科研等多個領域持續打擊中國通信設備制造企業,并動員盟友從網絡中移除中國通信設備

                  在國際貿易上,美國全力限制中國企業的市場空間,一方面要求加拿大、英國、瑞典、法國等盟友在通信網絡中移除或禁止使用華為5G設備,否則將限制其共享美國情報以及參與軍事聯盟活動;另一方面向盟友推廣Open-RAN架構建設5G網絡,擴大美國企業在通信領域的國際市場空間。

                  在國際標準上,美國在《創新與競爭法案》中明確提出美國及其盟國和合作伙伴應保持參與和領導第五代和下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和基礎設施的國際標準制定機構,例如ITU、3GPP等。2022年4月美國務院成立網絡空間與數字政策局(CDP),與美國企業、民間組織和外國政府合作,促進美國在數字問題上的全球領導地位,推廣包括5G在內的安全網絡,并通過發布許可、執行制裁等手段來保護通信服務和基礎設施。

                  在科技研發上,美國與歐盟成立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TC),2022年5月舉辦第二次會議,為可信賴的人工智能和風險管理制定評估和測量工具的聯合路線圖,以及關于隱私增強技術的共同項目,創建美國—歐盟戰略標準化信息(SSI)機制以實現國際標準制定方面的信息共享。美歐雙方還正在探討促進雙邊貿易以及共同創新和研發方面的合作途徑(尤其是在關鍵技術領域),同時還要確保美歐的技術不會被外部濫用。美國加大了與歐盟、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韓國等盟國的合作,在通信和數字技術領域構建各類“技術聯盟”,如跨大西洋智能聯盟、量子技術聯盟、半導體聯盟等,以“網絡安全”為目標和口號,試圖一方面鞏固美國在關鍵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另一方面遏制中國的科技創新步伐。

                  產業態勢研判

                  2.1 全球數字經濟和疫情疊加推動下,2022年全球通信設備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000億美元,同比增長4%

                  根據Dell’Oro研究,在數字經濟和疫情疊加推動下,2021年全球通信設備市場規模同比增長7%,接近1000億美元,主要包括移動核心網絡、無線接入網、寬帶接入、路由器、交換機、光傳輸和微波設備,已經連續四年實現增長,其中移動網絡和固定寬帶接入網絡在2021年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中國的通信設備市場規模約為260億美元。盡管中國通信設備的建設規模非常大(5G基站建設量超過全球一半),但是價格比歐美市場低,通信設備市場規模約占全球26%份額。

                  預計2022年全球通信設備市場的增速將從2021年的7%放緩至4%。其中,中國市場的5G投資從2022年開始緩慢下降,但是算力網絡、數據中心等支撐新業務的投資快速增長,整體通信設備市場規模預計將實現3%的同比增長。

                  2.2 5G已經在全球大部分區域商用,成為通信設備制造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

                  根據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的研究,截止到2021年底,全球移動用戶數達到82.5億,滲透率104.3%,其中4G用戶數達到48.1億,滲透率58.1%,5G用戶數近6.4億,滲透率7.7%,亞洲用戶數占比接近九成。全球正處在5G業務啟動滲透率快速提升的階段。截止到2022年6月底,全球共有208個運營商在79個市場區域提供5G網絡,其中有27個運營商部署了5G獨立組網模式,5G已經在全球大部分區域商用。

                  圖:全球2G、3G、4G、5G用戶滲透率的變化情況

                  根據Dell’Oro研究,2022年全球5G網絡設備市場總規模約為330億美元,占全球通信設備市場份額的33%,是通信設備制造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預計2025年全球5G網絡設備市場總規模將超過400億美元。

                  圖:全球的5G設備市場規模情況與預測(億美元)

                  2.3 通信設備行業不斷完善5G專網方案,希望推動垂直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從而帶來通信設備收入的持續增長

                  5G企業專網有獨立部署模式和公網專用模式兩種。公網專用模式更加適合中小企業需求,由通信運營商主導提供服務,而部分大型企業和工業企業則希望建設真正獨立于通信運營商的獨立部署模式5G專網。目前越來越多通信運營商希望建設并完善5G專網方案,協助垂直行業推動數字化轉型。

                  2022年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大部分通信企業認為,5G時代的新增營收機會主要來自企業市場,關鍵因素是建設5G獨立組網,提供有吸引力的5G專網產品和解決方案。全球移動供應商協會(GSA)數據顯示,截止到2022年5月,全球已有296家組織正在部署5G專網,超過70家運營商和50家設備供應商參與了各類移動專網項目。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等主要工業國家都已經分配5G專網頻譜,促進大型企業和工業企業自主建設5G專網,加速數字化轉型、提升數字競爭力。

                  2.4 Open RAN的技術路線圖越來越清晰、生態體系越來越完備,通信運營商的支持正在逐漸增強,但是整個行業對于Open RAN的發展仍存分歧

                  2021年全球Open RAN的部署仍局限在郊區、農村等少數區域。著Open RAN的技術路線圖越來越清晰、產業生態越來越完備,通信運營商的支持正在增長。2022年1月,沃達豐宣布已開通英國首個5G Open RAN站點。2022年2月,日本移動通信網絡運營商KDDI宣布,開通了“世界上第一個”商用5G獨立組網Open RAN站點。根據Dell’Oro研究,預計到2025年,Open RAN將占據2G-5G RAN市場總規模的12%左右。

                  圖:Open RAN全球份額情況與預測(%

                  目前很多通信運營商和設備商對于Open RAN的發展仍存疑慮。2022年5月歐盟《Open RAN安全性報告》明確指出:Open RAN的商用能力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而且網絡安全是Open RAN的重大挑戰,Open RAN引入新的接口和RAN組件,將加劇網絡安全風險,如受攻擊的威脅面更大、黑客侵入點更多等。歐盟認為Open RAN將導致歐盟5G供應鏈的可持續性降低、對美國生態的依賴增強、削弱歐盟的戰略自主權和安全,這背后隱含了歐洲通信設備企業愛立信和諾基亞的市場訴求。

                  中國與全球情況不同,由于5G建設較早,三家通信運營商已基本完成5G建設,在國內形成廣覆蓋。盡管三家通信運營商聯合啟動構建開放無線云網絡自主可控生態行動計劃,共同推進無線云網自主可控研究,但是目前仍處于優化完善階段,距離可以大規模商用部署還存在很多技術和生態建設問題,預計Open RAN不會對國內5G建設造成太大影響,中國5G宏站建設不會選擇Open RAN,只有在Small Cell和5G企業專網領域可能有小規模使用。

                  2.5 全球衛星互聯網進入大規模建設部署階段,對地面通信網絡形成補充,天地融合組網成為發展熱點

                  衛星互聯網是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國外當前的發展重點是低軌衛星互聯網,最受關注的是Starlink和OneWeb。但衛星互聯網與地面移動通信網絡的關系仍然是互補融合的。衛星互聯網的主要優勢是全球覆蓋,在空中、海洋、森林、偏遠地區為地面網絡提供補充與增強。

                  國際電信聯盟(ITU)已經啟動SRI(Satellite Radio Interface,衛星無線電接口)項目,推動5G衛星通信標準化工作。3GPP已經明確將衛星接入列為5G的多種接入技術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s,非地面網絡)之一,并對衛星網絡的部署方案和應用場景進行了具體研究和分析。2022年愛立信、法國航空航天公司泰雷茲和高通公司正在聯合測試借助低軌衛星建立5G連接的應用,目標是覆蓋海洋上空、偏遠地區等沒有地面蜂窩網絡的地區,讓5G連接變得無處不在。2022年8月T-Mobile公司宣布計劃使用配備大型天線陣列的第二代星鏈(Starlink)衛星,用中頻PCS頻譜,為手機提供基礎服務,以基本消除全美各地的盲區。

                  2.6 全球海纜網絡建設提速,應對國際流量高速發展

                  憑借容量大、穩定性高、建設運營模式成熟,國際海纜成為連接全球的重要信息基礎設施,成為連接國際互聯網的主動脈,全球95%以上的國際通信流量由海纜承載。國際通信海纜的設計使用壽命為20-25年,目前全球40%的海纜于2000年之前建設,已經臨近使用壽命,因此目前全球通信海纜迎來了大規模的更新換代,2016至2020年五年間新建國際通信海纜數量達到104條,創了歷史新高。

                  圖:全球新建海纜數量

                  在全球國際通信海纜的加速發展中,發展中國家紛紛大力加強國際通信海纜建設,亞非拉國家參與投資的國際通信海纜數量占比不斷提升。中國工信部在《“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強化海陸纜建設頂層設計,優化海纜登陸站規劃布局,統籌北美、歐洲等重要方向海纜建設,暢通中西亞、東南亞、南亞和歐洲方向國際海陸纜通道,將國際互聯網出入口帶寬從2020年的7.1太比特/秒提升到2025年的48太比特/秒,年均增幅41%。

                  2.7 通信網絡提升能源效率,支持可持續發展,成為通信設備行業的戰略重點

                  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全球多個國家提出了雙碳目標,在實踐中各國政府高度重視信息通信技術對節能減碳的賦能作用。國際電信聯盟(ITU)指出,信息通信技術能幫助全球減少碳排放15%~40%,全球電子可持續性倡議組織(GeSI)預測信息通信產業通過賦能其他行業,將幫助減少全球20%碳排放。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預測到2030年各行各業受益于ICT技術所減少的碳排放量,是ICT行業自身排放量的10倍。

                  2022年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幾乎所有的通信網絡和設備供應商都提出了相應的綠色低碳發展思路和解決方案,提升能源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超越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成為整個通信行業的核心戰略重點。華為提出了基于綠色站點、綠色網絡和綠色運營的系統性解決方案,在超過100個國家幫助運營商部署綠色發展解決方案,并已經在港口、礦山、鋼鐵等重點高碳行業中取得成功實踐。愛立信推出針對5G無線網絡的PSP節電平臺,可根據每一個站點的負荷狀態,自動選擇并執行最適合的軟件節電功能,從而使每一個基站的節電效果達到最大化。諾基亞推出液冷5G基站,并承諾到2025年將100%使用可再生電力,到2030年將其運營和投資企業的排放量減少50%。

                  企業重大動向

                  3.1 全球通信設備行業的市場格局保持穩定,前三名企業占據超過50%市場份額

                  全球通信設備供應商市場競爭格局保持基本穩定,華為、諾基亞、愛立信位居市場排名前三,占據市場份額超過50%。盡管美國實施了貿易限制,但華為仍占據全球第一大通信設備商地位,2021年占全球通信設備市場28.7%的份額,同比增長7%。華為雖然在除中國之外全球其他國家通信設備市場營收下滑,但憑借著龐大的國內市場規模,其運營商業務穩健發展,企業業務繼續增長。

                  圖:全球通信設備市場份額情況

                  在中國以外的通信設備市場上,前三名諾基亞、愛立信、華為的市場份額約為20%、20%、18%。愛立信2022年在除中國以外全球主要區域的5G市場份額都有提升,繼續保持移動網絡市場的領導地位,但產品線單一。諾基亞擁有包括5G、固網寬帶、路由器、光傳輸更完備的產品線,2022年的收入增長主要依靠固定網絡業務實現,同時移動網絡業務的利潤率得到了明顯提升。

                  圖:2021年全球通信設備市場份額(不含中國)

                  3.2 面對美國制裁,華為一方面在全球市場采取積極防御措施,另一方面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作為新業務增長點進行戰略布局

                  2022年上半年,華為的運營商業務收入為142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企業業務收入為5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面對美國制裁,華為ICT基礎設施業務保持了較強的韌性,實現了穩定的增長,有效保證了華為的整體毛利規模,從而支持了華為在研發上加大投入,以保持持續創新的能力。由于無法制造和獲取5G終端芯片,華為的消費者業務受到較大影響,2022年上半年華為終端業務收入為 1013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5%,拖累了整個公司的收入和利潤。隨著中國半導體行業掌握28nm去美化的芯片生產能力,進而向14nm和7nm攻堅,華為消費者業務正在渡過最艱難的時刻。

                  華為戰略布局智能汽車產業,組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從多個部門抽調人才,并投入超過5000研發人員,發布了 HarmonyOS 智能座艙、4D 成像雷達、MDC 810、“華為八爪魚”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和智能熱管理系統等解決方案,第一個階段的目標是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增量部件,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時代的首選部件供應商。

                  3.3 愛立信繼續保持移動網絡市場的領導地位,在全球主要區域的5G市場份額都有提升。與此同時,愛立信收購云通信廠商Vonage,以增強在企業市場的綜合實力

                  2022年上半年愛立信實現凈銷售額1175億瑞典克朗,同比增長12%,實現凈利潤76億瑞典克朗,同比增長7%。愛立信表示業務增長主要受益于5G網絡的全球推出和份額提高。愛立信繼續保持移動網絡市場的領導地位,全球除中國以外50%的5G流量通過愛立信無線網絡傳輸,并且全球前20家運營商中有80%正在使用愛立信的5G核心網。愛立信表示自己擁有39%的RAN市場份額(不包括中國大陸),2017年時這一份額為 33%。

                  2022年7月,愛立信以62億美元現金收購云通信廠商Vonage,作為集團內一個獨立的業務領域,稱為全球通信平臺業務部(BGCP)。收購為愛立信提供了通信平臺即服務(Communications Platform as a Service ,CPaaS)、統一通信云服務(Unified Communications as a Service,UCaaS)和呼叫中心云服務(Contact Center as a Service,CCaaS)在內的全套通信解決方案。這些新的創新消費級與企業級應用,將進一步驅動5G的普及與網絡資本支出(Capex)的增長,最終促進愛立信的5G網絡設備銷售。

                  3.4 諾基亞的移動網絡利潤狀況獲得改善,固定網絡、海纜、IP網絡等業務實現了高速增長,在資本市場的市值已經超越愛立信

                  2022年上半年諾基亞實現銷售收入112億歐元,同比增長8%,實現凈利潤6.79億歐元,同比增長11%。2022年上半年諾基亞的固定網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5%,海纜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6%,IP網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這些業務的高速發展支撐了諾基亞的業務增長。2022年上半年諾基亞的移動網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主要受益于美國的5G網絡建設擴張,移動網絡業務的毛利率從2021年上半年的37%提高到2022年上半年的40%,推動諾基亞的利潤狀況獲得改善。諾基亞正在努力開拓企業無線網絡市場,2022年第二季度企業市場收入增長8%,已經發展了485個企業無線專網客戶。諾基亞公布2022年半年報當日股價上漲9%,在資本市場的市值已經超越愛立信。

                  來自: 學術plus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em id="lffxr"><form id="lffxr"><nobr id="lffxr"></nobr></form></em>

                  <sub id="lffxr"></sub>
                            <noframes id="lffxr"><listing id="lffxr"><nobr id="lffxr"></nobr></listing>

                              <noframes id="lffxr">